社區便利店,是指區別于大中型超市、地處生活街道為主、規模相對較小、服務對象主要為周邊社區群眾或附近流動人員、銷售商品主要以人們日常生活用品為主的便利店。
在社區便利店和大型商超的激烈的競爭中,社區型便利店應學會主動出擊,掌握自身的求生之道,取得“以小博大” 的 “迎戰”效果。
便利店的優勢分析
社區便利店雖然在購物環境、商品價格、產品品種以及店外停車便利性方面往往不及大型商超,但另一方面,也有自己的獨特優勢:
1選址靠近消費者,擁有地理優勢
社區便利店大多位于居民住宅區、繁華擁擠的小街道和商業區附近。十分方便顧客進店采購商品,大多數人在需要應急生活用品時都會選擇社區便利店。
2規模小,節約采購時間
大中型超市的商品分類和布局非常細,查找貨品時間往往很長。而社區便利店由于空間有限,大部分商品都在進門處的目光范圍內,顧客挑選商品快捷方便。另外,結款時由于顧客少,也省去大型超市排長隊的時間。
3顧客群體針對性強,容易產生情感忠誠
社區便利店員工在和顧客多次購買和日常見面中容易熟識,久而久之,二者之間的買賣關系容易變成親切的朋友關系,使顧客的購物過程愉快融洽。
如何提升顧客忠誠?
顧客忠誠的形成過程分為認知忠誠——情感忠誠——意向忠誠——行為忠誠四個階段。
社區便利店在經營過程中,要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揚長避短,以客戶為中心,想客戶所想,賣客戶所需,以情留人,努力提升顧客忠誠,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改進商品價格定價策略
調查顯示,大部分人選擇去大型超市,并不完全是因為社區便利店沒有他們需要的商品,而是因為,社區便利店商品價格普遍偏高。
由于進貨規模和渠道的限制,便利店商品固然在價格上沒有優勢,但其實便利店在店面、租金費用、人員雇傭成本上也有其優勢,來彌補這方面帶來的不足,所以完全沒有必要對所有商品都通過定高價來獲得利潤。
一味地采取固定利潤比例模式,會誤導顧客。因為顧客可能會僅從他們熟悉的一種商品價格比較,而得出該商店價格高的判斷。尤其是對于社區群眾普遍價格水平熟識、采購又比較頻繁的生活易耗品,例如食鹽、飲料等。更易影響他們對商品信息的認知,進而影響顧客忠誠。
2改善商品結構,提升商品質量
商品構成方面,社區便利店不應追求一應俱全,要周邊社區群眾的消費愛好和消費習慣,形成區域特點。
例如,有些店針對周邊老式社區經常跳閘斷電現象,常備蠟燭、手電等商品來滿足周邊居民不時之需;而有些針對新建小區常備家裝小五金等等。這樣既增加銷售額,又提升顧客滿意度,最終促進顧客忠誠。
3延長晚間營業時間,填補超市時間空白
大型超市通常在晚上9點半之前就已歇業,而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城市中許多家庭都在晚上12點左右在入睡,晚上9點半以后仍有一定的購物需求。
便利店適當延長營業時間,有利于增加銷售額,培養顧客的依賴心理。
4提高顧客滿意,強化情感忠誠
高度滿意的購物體驗而產生的信任,會使忠誠擴展 到該便利店的其他商品中,為社區便利店帶來范圍經濟。
還有顧客會把滿意告訴更多的消費者,向更多的人推薦本店的商品和服務,從而為社區便利店的利潤做出貢獻。
因此,社區便利店應加強以顧客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從細節處出發,想社區群眾容易忽略的生活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