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母乳有沒有吃飽,看這3點很準確!母乳喂養下的寶寶,白白胖胖的誰見了誰喜歡,這都要得益于寶媽媽的無私付出和母乳的足量營養。不過,即使母乳喂養好處多多,也不能隨自己心意讓寶寶無節制進食,導致寶寶被過度喂養,否則會給寶寶未來的健康埋下隱患。詩安國際月子會所加盟的老師說,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們一起了解下,希望可以給你的生活帶來幫助,具體情況如下:
按需喂養、讓寶寶遵循自身生長曲線的建議標準走,是對寶寶很負責的表現。
那么怎么才能知道寶寶吃沒吃飽呢?在以往文章中,我們都是以寶寶的肢體語言動作來判斷的,其實除此之外,還有3個現象也能較為準確地反映出來,媽媽們快來看一看吧!
看尿尿情況——包括尿量和顏色
寶寶的尿尿情況能直觀反映出進食情況。新生寶寶一天排尿次數應該在六次及以上為正常,如果哺乳期寶寶的尿量低于這個水平,就有可能是吃的母乳量不足。但排尿次數過于頻繁,都快成倍增加了,也是不正常的,說明寶寶很可能是被過度喂養了,要調整每餐喂養的母乳量。
看睡眠情況——睡的時間長短不是重點
寶寶的睡眠情況有助于媽媽們判斷寶寶進食情況,但吃過奶后那一覺,睡的時間長短并不是最具代表性的。有的寶寶消化代謝能力強、餓得快,可能根本睡不夠兩小時就餓了,結果很多人還拿這個情況作為哺乳期媽媽母乳質量不好的證明,可以說是很荒謬了。
寶寶吃飽了不一定睡得時間長,但一定會睡得很香,媽媽們能觀察到寶寶呈現非常自然舒展的姿態。但寶寶如果沒吃飽,就很難睡得安穩,眼皮顫動嘴巴咂嘬,顯得煩躁不安;如果是吃過量了,媽媽能摸到小肚子有氣體聲,鼓脹脹的,說明寶寶很可能積食了,嚴重的還可能睡夢中吐奶。
看間隔時間——寶寶發出的需求信號
母乳怎么喂最不容易出錯?自然是循著寶寶自己的需求喂!寶寶自己有饑飽意識,在吃得差不多時會有一些小動作提示媽媽,媽媽們可以根據往常經驗決定停止本次喂養還是繼續適量給喂,這兩種情況寶寶都是會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