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標志著仲春時節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人的身體也處在陽氣生發,清濁激蕩的關鍵時刻,此時順應天時、養肝健脾,正是祛病防病的好時機。
驚蟄養生·升陽理氣
進入春天,很多人經常感到困乏,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春困主要是因為陽氣不足造成的。
頭為諸陽之會,多梳頭可以疏通經絡、氣血,緩解頭暈、頭痛、乏力、困倦等問題。
十指梳頭要點:十指彎曲,從前額頭皮一直梳到頸部,整個頭部都要梳到,每次梳100次左右,頭皮會感到微微發熱。
中醫有一句話叫做“凡十一藏皆取決于膽”。意思是,膽主清利疏泄,是一身陽氣的運轉樞紐。
肝膽相表里,膽主生發,所以早上起來,先敲打膽經5分鐘,能促進肝膽經的暢達機能,起到通達陽氣、健身健體的目的。
敲膽經要點:手握空拳,從髖關節開始,沿著大腿外側正中一直拍打,循環反復,拍打5~10分鐘,至腿部有發熱感。
驚蟄飲食·清溫平淡
在中醫看來,驚蟄節氣的飲食調養應多吃“助陽升發”的食物,如韭菜、芽菜、菠菜、芥菜之類,取其“升發”之性。
此時令的食物,如春筍、水蘿卜、木耳菜、豆芽、銀耳等粗纖維蔬菜都很不錯,常吃可幫助腸胃蠕動,防治便秘。
同時,春季更應“省酸增甘,以養脾氣”。這是因為酸性食物有收斂作用,可阻滯氣機,不利于陽氣升發,酸入肝,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從而損害脾胃;甜味的食物入脾,多吃些甜味的飲食,能補益人體脾胃之氣。
驚蟄日常·適當喝水
仲春是容易“上火”的季節,如遇上少雨干旱,體質更易偏燥。此時最好能晨起一杯水,首選白開水。
飲水可幫助排除毒素,還能維持皮膚、黏膜的完整性,構成抵御感染的屏障。另外,平時像綠茶、玫瑰花茶、菊花茶等清肝飲品,可以去火、清脂,也可酌情多喝一些。
驚蟄后野菜漸多,如薺菜、苦菜、苦菊、苣荬菜、馬蘭頭等。野菜大多營養豐富,還富含維生素C及有助防病的活性成分。適當吃些有助增強人體免疫力,還能抵御病菌的侵害。
以上便是驚蟄節氣的養生要點,如果對你有幫助,保存收藏本網站或者分享給更多親朋好友一起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