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民以食為天”
餐飲業永遠是一個剛需永不過時的行業
對于餐飲企業來說
自己的上帝永遠都是顧客
顧客永遠放在第一位
了解顧客的需求和想法
與顧客永遠站在一起
與顧客打成一片
才是餐飲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
所以
餐飲企業要多花心思
多關注顧客的建議
并及時進行改進
最大化能夠滿足顧客的需求
才能抓住顧客的胃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
顧客對吃的要求越來越高
顧客開始從“吃得飽”
向“吃得好”進行轉變
從中我們可以窺見
顧客的吃喝變得越來越“有情緒”“更挑剔”
食物不再是只為了果腹
更是摻雜著社交、休閑等場景
表達自己的情緒和品位也成為重要意義
因此
“吃什么”正在變得不那么重要
“怎么吃”
“吃的當地怎么樣”
變得越來越重要了
全場景成為方向
以往的餐飲企業
只要自己有足夠的特色
自然而然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來吃
從來不發愁沒有顧客上門
而現在
時代發生了360°大轉變
餐飲企業不僅要有單一的產品特色
還要能夠給顧客提供全方位的感受
從大數據分析得出:
顧客尋求的是就餐的全方位體會感
包括以餐廳裝修環境、燈火照明
菜品擺盤出現、菜單設計為主的視覺體會
以味道為中心,口味口感的味覺體會
以背景音樂為主的聽覺體會
以及以氣味為主的嗅覺體會
在各類體會當中
視覺體會所占比重最高
充分說明了顧客對視覺體會的重視程度
現在環境越有特征的餐廳
顧客通常在就餐的時候
也喜歡拍照留念
然后發到朋友圈秀一把
以顯示自己的品位
美團點評營銷研究中心發布的
《美團點評2018年度大眾消費趨勢洞悉陳述》顯示
2018年交際餐廳查找量同比提高579%
有就餐氣氛的餐廳標準瀏覽量
年同比增幅達600%
網紅餐廳的查找瀏覽量年同比增加404%
提及“網紅”“喜提”“打卡”“拔草”的年評論量
年同比增加了171%
過去,做餐飲只要做好口味
現在,餐飲效勞需求全方位發展包括
改造店鋪環境,延展出更多場景
學習食物擺盤和造型
重視餐廳音樂和氣味的運用
學會使用交際平臺營銷宣揚等
安全是重點
近年來
安全也成為顧客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
從“吃得飽”“吃得好”到“吃得放心”
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注重度日積月累
食材是否新鮮、來歷是否正規、
制造過程是否環保衛生、是否運用添加劑等
成為大家評判一家餐廳好壞的重要標準
未來
隨著消費者對食物安全的越來越注重
餐廳老板必須逐步削減對人工的依靠
運用更多技術手法
完善與食物安全相關的各種制度
最大程度避免食物安全隱患
比方制定嚴厲的產品規范和完善的餐廳
操作規范體系
保證食材、加工、包裝、貯藏等
每個環節規范化
加強日常的監管和維護等
傳統正宗成為追求
“正宗”“地道”“特色”等詞匯
在火鍋、小吃以及各大菜系餐廳中頻繁出現
從點評來看
消費者眼中的“正宗”“地道”“特色”通常和
制作工藝、食材(包括調料等)、老板身份
三大要素關聯在一起
很多人追求正宗,地道
無非就是追求傳統的工藝
以及原產地的新鮮食材
“正宗”“地道”之所以是很多年輕消費者的追求
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方面
各地的特色美食通過互聯網得到了廣泛傳播
沒吃過的人被“種草”后熱衷于“拔草”
還要拔最“根正苗紅”的
另一方面
在餐飲業最發達的一、二線城市
外來人口非常多
他們離開家鄉漂泊在外
尋找家鄉的味道成為一種情懷
要想實現“正宗”“地道”的氛圍
除了食材、出品、工藝外
通過“造景”營造身臨其境的氛圍
通過食材對比,口感對比
餐飲企業應該著重關注并在餐飲品牌宣傳
和空間營造方面積極導入
交際生活改變了年輕人吃飯的邏輯
也改變了餐飲行業的競爭格式
所有的體驗匯集在起來
意味著餐飲企業要進行一次全面升級
這是對餐飲企業的一次重大考驗
同時
也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
餐飲企業能夠把握住顧客的“心”
才能更好地抓住顧客的“胃”
永遠與顧客站在一起
才能真正打動顧客
這才是餐飲企業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