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瘟是病原為細小病毒科、細小病毒屬的一種病毒,是貓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又稱貓泛白細胞減少癥、貓傳染性腸炎。臨床表現多以突然發高熱、頑固性嘔吐、腹瀉、脫水、循環障礙及白細胞急劇減少為主要特征,疫苗接種不全或未接種的幼貓容易得貓瘟。母貓如果在懷孕期感染,會造成死胎、流產和初生小貓出現神經癥狀,傳染途徑是接觸帶病毒的尿糞或經吸血昆蟲及蚤類。
貓瘟熱潛伏期為2-9天,臨床癥狀與年齡及病毒毒力有關,臨床癥狀為發熱、厭食、脫水、嘔吐、腹瀉、便血、血常規檢查白細胞降低,嚴重時甚至沒有數值。幼貓多呈急性發病,體溫升高40°C以上,嘔吐,很多幼貓和未免疫的貓還會不表現出任何癥狀然后突然死亡的現象,有的可能會表現出脊髓型共濟失調的癥狀。6個月以上的貓大多呈亞急性臨床,首先發熱至40°C左右,1-2天后降到常溫,3-4天后體溫再次升高,即雙相熱型。病貓精神不振,被毛粗亂,厭食,頑固性嘔吐,嘔吐物呈黃綠色,口腔及眼,鼻有粘性分泌物,糞便粘稠樣,當出現腹瀉時,說明動物已處于疾病后期,糞便帶血,嚴重脫水,貧血,嚴重者死亡。
本病毒除感染家貓外,還能感染其他貓科動物(如虎、豹)和鼬科動物(貂)及熊科的浣熊。各年齡的貓均可感染。多數情況下,1歲以下的貓易感,感染率可達70%,死亡率為50%~60%,5月齡以下的幼貓死亡率可達80%~90%,隨年齡的增長發病率逐漸降低,群養的貓可全群爆發或全窩發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以春冬季多發。發病貓可從糞、尿、嘔吐物及各種分泌物中排出大量病毒,而且病毒可以在環境中存活較長時間。康復貓長期排毒可達1年以上。感染期的貓也可通過跳蚤、虱、蠅等吸血昆蟲傳播。
貓是一種忍耐力很強的動物,在貓瘟的初期可能不容易察覺,表現為精神不好、睡眠時間過長,食欲下降,流口水等癥狀,到了中期這種表現更加明顯,嚴重的會有拒食的現象。作為主人,應該仔細觀察貓咪的狀況,發現異常盡快為其測量體溫,及早發現更有助于治療和恢復;每年按時給貓咪免疫驅蟲。